工业园区是一把“双刃剑”,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如过量的碳排放,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作为新兴环境政策工具,生态工业园(eips)已经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所采用。生态工业园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严格的规制措施和有效的自愿倡导,为负责任的企业创造共享的经济机会、改善的生态系统和创新的途径,更好地整合城市中的产业,最终有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三重效益。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虽然越来越环境科学的证据表明,生态工业园与碳减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仍待检验。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健贤在导师聂鑫老师和汪晗老师指导下,从政策评估和应用微观角度出发,使用交错倍差法(staggered did)评估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对中国试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生态工业园有助于实现中国的低碳发展。具体来说,生态工业园使试点城市的碳强度平均降低了7.2%。充分考虑理论计量关于双向固定效应 交错倍差法的异质性处理效应可能存在的偏差后,基于古德曼-培根分解(goodman-bacon decomposition)等多重检验结果依旧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态工业园推动了技术创新,刺激了波特效应,并优化了产业结构。
对全国尺度的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生态工业园更有利于中国南方、沿海和胡焕庸线以东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生态工业园压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峰值,有助于提前实现转折点。此外,该研究还为后续中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有助于加深这种新兴的环境政策工具在发展中国家的低碳转型中的作用,并为世界其他发中国家优化产业生态政策优化提供启发。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产业生态旗舰期刊《产业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jiec.13298。《产业生态学杂志》由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创办,目前由国际产业生态学会(isie)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