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自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 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服务。
广西大学是广西区内第一所组建研究生支教团的高校,也是招募支教团成员数额最多的高校。学校自2012年开始组建支教团,2013年派驻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富川瑶族自治县支教。七年来,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第一届6名成员发展到如今每一届9名成员,累计已有65名成员;支教地也从1个发展为2个,最初只有富川县1个支教点,2016年增加宁明支教点,2018年宁明支教点转为那坡县支教点,2020年7月,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9名成员开始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履行职责与使命。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秉承着“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在富川县、宁明县和那坡县扎实开展支教、扶贫和基层服务,立足职责潜心育人,热心公益助力扶贫,在2020年“疫情大考”中更是积极作为勇显担当。
在长期的实践中,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展现出鲜明的特质:一是促进了所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在服务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在培养知国情、讲奉献、高素质的复合型青年人才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树立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榜样;三是探索建立了“接力服务、定期轮换”的长效工作机制,延伸了高校和服务地团组织的工作手臂,逐步发展成为共青团组织引导鼓励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在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历练中见世面、长才干、强本领、促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尺讲台赤子心,八桂耕耘支教情
创新支教模式,助力教育扶贫。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唯一的“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在广西教育扶贫主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相比较其他高校,广西大学在广西开展研究生支教活动更具优势,与学校定点扶贫工作相结合,更易于推进服务地的教育扶贫工作。百色市那坡县是学校定点扶贫地所在县,也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当地教育基础薄弱,教育师资存在严重不足。以那坡县那坡中学为例,该校在校学生2760人,按师生比1:12.5的比例,应配备教职工220人,但实际目前教职工只有171人,缺口为49人,师资的短缺极大影响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设备落后,也影响了该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进一步做好对那坡县的帮扶工作,广西大学着手探索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改革创新,计划将学校每年招募支教团志愿者人数增加至25人(招募指标由教育部专项下拨,不足部分由学校从推免研究生名额中配比补齐),采取“2 2”创新模式实施改革,即支教团成员到那坡中学开展为期2年的支教工作,完成第1年支教工作后返回大学取得研究生入学学籍,研究生一年级时,大学继续派其到那坡中学支教1年,同时必须完成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之后的2年时间完成研究生学业。依此类推,计划实施2年之后,每年广西大学将有50名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开展支教,从师资数量与质量上有力保障、加强助力服务地教育扶贫。
勇当先责无旁贷,善作为志愿先行。支教团承担着人均7个班级、近2000个学时的教学重任,个别成员甚至任教毕业班,部分成员多次荣获“十佳班主任”“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那坡分团的一名成员在担任科任老师的同时还担任初一(12)班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热爱学生,高度关注所在班级学生动态。有一段时间,他通过观察发现班上一名学生午饭时间经常没有按时到食堂吃饭。经过深入谈心,他了解到这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学生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那段时间外公生病卧床,家里经济困难且忙中无暇顾及年幼上学的孩子。了解情况后,该成员与其他成员第一时间赶往学生家中,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并承诺定期资助学生,帮助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除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团成员们也经常跟随学校领导到因生理原因无法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们家中送去课本和学习用品,勉励他们努力完成学业,同时还定期去为他们讲授课本知识和进行心理疏导。支教团一名担任毕业年级科任教师的成员发现,毕业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躁、厌学情绪。因此,担任初三年级任课教师的支教团成员在授课之余,还常用具体生动事例“传道授业解惑”,让面临毕业的学子不断增强信心勇气,懂得继续学习深造、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斗志,为掌握命运、改变人生而奋力拼搏。
七年来,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96000余小时,人均约2400小时,教育与服务覆盖学生18000余人,筹集捐款物资70万余元,用实际行动彰显志愿服务精神。支教团干劲十足,力争上游,在富川一中、二中、宁明中学、那坡民族初级中学所授课程达90%以上,在当地县教育局教学评比中获得优秀荣誉,教学成果屡次获得当地县教研室通报表扬。为鼓励更多优秀学子逐梦圆梦,为理想目标不懈奋斗,支教团还设立了“研究生支教团奖助学金”,并组织优秀学子赴广西大学游学。2019年中考,那坡中学初三学生不负众望,均取得了理想成绩。期考工作结束后,那坡分团和中学在广西大学团委支持下,组织六名优秀学生组成广西大学游学团,到大学实地参观访学,增长见识,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增强了学习与奋斗的信心决心。
助力成才圆梦想,点燃逐梦新希望
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关注寒门学子、留守儿童,帮助孩子共圆大学梦。2014年,支教团与服务地团县委共同开展“圆梦大学”爱心活动,累计筹集资金10万余元,帮助解决服务地100名学子上大学路费问题。自2015年起,支教团发起“瑶篮”计划,累计为基层筹集捐款、募集爱心物资25万余元,直接或间接帮助留守儿童3000余名。支教团一直用实际行动阐述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新型志愿服务精神,真正让支教基层实践成为培育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摇篮”。
除了完成所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任务,支教团自发利用每周空闲时间,到当地山村小学开展义务支教和第二课堂活动。其中,“创翼星期三”作为精品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饶有趣味地开展了“中秋月饼文化体验课”“手抄报课堂”“趣味运动会”“‘微星光,瑶心愿’圆梦活动”等活动,得到当地山村小学一致好评,活动效果十分显著。七年来,支教团坚持在富川县麦岭镇三民小学、福利镇浮田小学、白沙镇井山小学,宁明县安马村小,那坡县城厢镇百林村完全小学、者兰小学和者仲、达腊、科冬易地安置点,龙合镇德合小学、果桃小学,平孟镇念井小学、百南乡中心小学等地开展支教活动,走遍服务地20多个乡镇150多个村屯。那坡分团成员积极联系广西大学定点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团县委等单位部门,开展了“七彩假期,情暖童心”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青少年青春自护活动、返校复课宣讲、慰问贫困户等活动,足迹遍布那坡县8个乡镇20多个村屯(社区),活动惠及700余名儿童,志愿服务时间累计1000多个小时,帮助留守儿童160余名,慰问贫困户6户,为那坡县教育与扶贫工作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支教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参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推普脱贫工作,参加百色市初中教学视导活动评课交流会、百色市2019年“师德师风大讲堂”巡回宣讲活动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分会场直播学习活动、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会、公开课交流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和感恩教育、送教下乡活动,随行下乡跟踪贫困户完善扶贫信息,筹建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主持人班,参与策划开展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祖国献歌”活动、“腾飞中国·辉煌70年”歌咏比赛、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第八届校运会等。其中,支教团成员李旭所带班级初一(7)班节目获歌咏比赛初赛第一名、决赛特等奖的好成绩。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杨雅兰作为音乐老师,不仅出色完成了学校布置的第一阶段音乐歌曲教学任务,而且从一个不会说当地话的外地音乐老师转变成为会说俚语会唱当地山歌的“当地人”,深得学生们喜爱。在杨雅兰提议下,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合唱队建立。在与其他两位音乐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选拔出约60名学生作为合唱队员,练习歌曲有女生合唱《飞来的花瓣》、男生小组唱《牧童》等。自编原创科普剧《燃烧我的卡路里》参加2018年那坡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普剧竞赛项目获一等奖,代表百色市参加自治区级评选,取得了该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协助中学举行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少先队员队日活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抗洪救灾清淤除障行动、中考一模颁奖典礼、中考壮行大会等,积极作为,贡献力量。
七年光阴荏苒,支教团不断收获成长,不断建立与完善团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和反邪教、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等,打造了一个服务于2000多名青少年并辐射周边3所中小学的多功能、规模化的综合服务平台。自治区司法厅、贺州市委市政府与团市委的多位领导先后到该平台参观调研,对平台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在支教团多方组织协调下,服务平台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充分发挥了效能,不断进行公益实践,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精准扶贫暖瑶乡,真情实干作贡献
支教团以初心领航,积极参与到服务地脱贫攻坚工作中,下基层走访家庭贫困学生,为服务地解决实际问题。七年来,支教团累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700余次,劝返学生200余名,行程达9500余公里。纵使山路崎岖,仍心系瑶乡孩童,通过沟通、观察等方式聚焦贫困学生难点,建立个案台账逐个突破。
广西大学“瑶篮”志愿服务队,依托支教团成员和志愿者陪伴缓解留守儿童留守心理问题,设立“瑶篮”公益基金,通过构建水果种植智库、水果销售渠道构建水果产业体系,使得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终而解决留守儿童留守问题。服务队主要采用“互联网 农业 公益”的创新型运营模式,通过组织“蜜桔义卖”“脐橙众凑”等活动获得盈利,盈利款项全部用于“瑶篮计划”等公益项目的开展。
自2015年起,支教团成员为帮助富川果农把水果推向市场,组织了“情系瑶乡,圆梦富川——蜜桔义卖”活动。2016年,支教团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开设“爱心蜜桔义卖”淘宝网店,把握热点,实现网上销售,帮助农民增收,累计帮助当地果农销售蜜桔和脐橙10万余斤,销售额达42万元。此外,支教团将蜜桔义卖积累所得微薄毛利6.8万元全部用于当地公益项目建设,累计捐赠图书6300余册、建造图书室4间、心理咨询室1间,爱心款项覆盖面辐射贺州、百色、河池等3市8县10乡12村,对接支教团队伍7支,援助乡村小学12所。
关爱不分四季,温暖一如既往。自2014年起,支教团发起“情系瑶乡、圆梦富川”暖冬行动,募捐校服319套、棉鞋193双,累计获得社会各界捐赠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奖学金30万余元。2019年8月,支教团发起图书众筹活动,为富川县立新易地扶贫安置小区青少年之家众筹图书馆1个,众筹图书703册,书籍类型包括中外儿童文学、少儿英语、科普百科、绘本图画、益智游戏、励志成长等,为安置小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舒适的读书环境。2019年7月至8月,那坡分团在广西大学团委和团县委的支持下,联系驻村第一书记,在城厢镇百林村、达腊村、者仲村开展那坡县2019年“青春自护,平安暑期”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并慰问贫困户。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者兰村、科冬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展暖冬行动“让爱回家”送春联活动,其中春联通过广西大学团委联系校学生书画协会赠送,累计200多副,为当地群众送去春节祝福。2020年6月,到龙合镇果桃村、德合村小学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给孩子们带去节日祝福和欢乐;到平孟镇念井村小学和百南乡中心小学开展“开学复课”心理课、性教育和青春自护教育活动,守护健康成长。此外,还多次到乡下家访、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分团足迹遍布那坡县8个乡镇20多个村屯(社区),让700余名儿童开拓眼界,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支教团成员们经常到访各乡镇进行调研,重点调研基础教育开展情况和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等。支教团成员们通过走访发现,城厢镇百林村完全小学是附近10个屯唯一一所小学,教学设施较为陈旧,且由于上学路途遥远,139名学生大多选择住校,其中留守儿童有100余名,还有14名为云南籍小朋友。鉴于此情况,通过多方努力联系,由广西大学出资向百林村完全小学捐赠了数字音响设备等教学设施,且定下约定,由支教团成员定期前往看望留守儿童。从此以后,支教团成员们一直联系服务于大山里各所小学,还通过调研走访,确定定点小学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大山里的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描绘梦想的色彩,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齐心协力同战“疫”,守望相助暖人心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支教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广西大学、服务地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坚决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纪律。在做好防控的同时,勇担使命,传承志愿服务精神,携手抗疫,用实际行动彰显战“疫”青春力量。
不忘初心作奉献,勇当先锋传温情。2020年春节疫情发生时,已完成支教一年任务的支教团成员石城宇身在疫情重点地区的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在全县封城的危急时刻,石城宇看到了当地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在最艰难的时刻逆行而上最是彰显志愿服务精神。石城宇勇敢地站了出来,在做好家人思想工作和防控措施后,他迅速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当地生活救援物资、防疫医疗用品的整理、配送等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7点,紧急配送紧缺物资是争分夺秒在进行,全面封城、乡镇众多、人手紧缺,石城宇的足迹遍布黄梅县16个乡镇。疫情严重,偶有志愿者倒下,但石城宇战胜恐惧与困难,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控后,始终坚持服务在一线,为做好当地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竭尽全力。
其他支教团成员们也在行动。任登辉、李卓林、李旭、柯增金作为支教团现任成员,身在支教服务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负责学校人员的出入监测登记工作,站好党员先锋岗。佘中元、韦秋彤等作为支教团现任成员主动请缨,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家乡疫情防控工作中,协助政府基层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了400多家相关企业,了解企业防疫情况,并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守护社区的出入健康安全。支教团全体成员在疫情期间坚决听从服务地学校的安排,在家开展网络教学和管理班级等工作,接到通知按时返校并自行隔离,既为学生健康安全负责又确保不耽误开学和正常教学工作,同时自觉到学校党员先锋岗值班,配合学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返校复课阶段,李卓林和李旭随团县委和教育局到平孟镇和百南乡的小学开展疫情期间心理课巡讲和送口罩下乡活动,帮助当地学校尽快恢复正常上课秩序。“我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支教团每一届成员都以有力行动表明了爱国护民之心。
同舟共济筑防线,媒体青年齐抗疫。支教团成员任登辉通过制作疫情防控宣传视频,传播防控知识,号召广大青年携手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教团全体成员通过线上视频、文字等方式开展多次专题学习交流会,就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展开学习讨论,理性研判疫情形势发展,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且向广大同学和身边家人亲友做好宣传,同时通过学习一线医护工作者先进事迹,感受到大无畏的牺牲贡献精神,立志要以先进为榜样,砥砺奋进,勇于担当。为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支教团成员们精心制作了新学期课程视频,让有需要的学生可先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进行观看学习,切实做好战“疫”的坚实后盾力量。
结语:七年的锤炼成长,换来了丰硕的收获和肯定;七年的奋进拼搏,赢得了多方的掌声与认可。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2013-2014年度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奖;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金奖并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山礼果瑶篮计划”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支教团成员发起的“瑶篮计划—让爱回家”公益项目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7年全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芙蓉学子”优秀公益实践团队等荣誉;支教团团支部获2017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支教团及成员多次获得贺州市优秀志愿服务团体、贺州市优秀共青团员、贺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百色市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等荣誉。2020年五四期间,支教团获“广西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荣誉称号,为学校研究生支教团闪耀历史再添华彩。
润物无声,佳音广传。历年来,支教团事迹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150余次,获得全国性荣誉2项、广西区级荣誉4项,支教团成员在全县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多项个人荣誉。支教团共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发稿150余篇,刊稿60余篇;发布官方微博1992条,发布微博故事1024条、热门内容212条,总阅读量达1527365次;微信公众号推文874篇,总阅读量达174800次。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正以更崭新的姿态赢得更多认可。
(摘自广西大学报615期)